很多人在選擇稅務籌劃財稅公司時,常常會陷入以下的認知誤區,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1.節的稅越多越好
選擇稅務籌劃公司時,更應該注重其合規性!有些企業在選擇稅務籌劃服務時,貨比三家,比的卻是哪個節的多,不注重是否合規,一頓操作猛如虎,過不久就去稅務局喝茶。
2.合作園區越多越厲害
還有一些企業號稱合作政府園區有多少多少,實際合作不夠深入,甚至可能只是去看了一圈就算是有合作了。導致企業在園區成立公司后承諾的優惠不能兌現或是轉年就變了,企業注銷重新注冊又要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稅也沒節多少。
還有一些合作園區少的企業,利用信息差,只將企業引入自己合作的園區,就會少節很多稅。
3.方案給的越快越專業
再有就是服務,有些稅籌公司有幾套“模板”,有企業來咨詢,就往模板里套,能很快給出方案,但套“模板”的過程中很少把企業自身的行業和產業結構考慮在內,忽略了每個企業的特殊性!
因此,各位老板在選擇做稅務籌劃的財稅公司時,千萬要仔細甄別,不要因為“蠅頭小利”而置企業于財稅風險之中!
稅務籌劃的基本方法
稅務籌劃,一企一案才最穩妥。企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稅籌規劃方法,不要人云亦云,盲目的去做選擇。
下面給大家列舉一下,企業比較常見的幾種稅籌規劃的基本方法:
1、利用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選擇投資地區與行業。
很多企業稅負高的根本原因是對稅收優惠政策的不了解,稅法體系掌握的不充分。因此,充分掌握和享受稅收優惠,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稅籌優化方式。
其可供選擇的優惠政策主要包含:
(1)低稅率及減計收入優惠政策。比如,針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說免征政策;
(2) 產業投資的稅收優惠。比如,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3)就業安置的稅收優惠等。比如創業補貼和穩崗補貼政策;
2.利用存貨計價方法開展稅務籌劃
存貨是確定構成主營業務成本核算的重要內容,對于產品成本、企業利潤及所得稅都有較大的影響。
企業所得稅法允許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但不允許采用后進先出法。
3.利用收入確認時間的選擇開展稅務籌劃
企業在銷售方式上的選擇不同對企業資金的流入和企業收益的實現有著不同的影響,不同的銷售方式在稅法上確認收入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通過銷售方式的選擇,控制收入確認的時間,合理歸屬所得年度,可在經營活動中獲得延緩納稅的稅收效益。
4.利用費用扣除標準的選擇開展稅務籌劃
費用列支是應納稅所得額的遞減因素。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應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減少應繳納的所得稅,合法遞延納稅時間來獲得稅收利益。
5、運用合理的折舊方法,最大限度減輕企業所得稅稅負。
對于企業來說,折舊是為了彌補固定資產的損耗而轉移到成本或期間費用中計提的那一部分價值。這即是說,折舊的計提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當期成本、費用大小以及利潤高低和應納所得稅的多少。采用的折舊方法不同,所需繳納的所得稅稅款也不相同。因此,企業也可以合理利用折舊方法開展稅收籌劃。
6、利用費用扣除標準,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最大限度進行費用列支。
費用列支是應納所得稅額的遞減因素,所以,在稅法允許范圍內,應盡可能地列支當期費用,減少應繳納的所得稅,合法遞延納稅時間來獲得稅收利益。不過,運用此種方法進行籌劃,還需要注意各項費用的節稅點的控制。
正規的稅務籌劃公司都會有一套總覺得我稅務籌劃流程。